家長們,在此給你們一個建議:當你的孩子評判自己並表現出懷疑和抱怨時,一定要認真對待。
首先,要就這些問題主動與他進行溝通,表現出興趣,傾聽他的疑慮。這個過程是一種練習,以備日後之用。長大成人後,孩子會習慣於尋求這種「社會支持」—與身邊親近的人探討自己的困難,獲得有用的資訊或積極的情緒回饋。我們會在後文裡看到這種社會支援,對一個人的自尊將產生多麼重要的作用。
其次,透過你的建議與經驗分享,你可以幫助孩子相對地看待自己的憂慮。不過,必須注意一些原則。同時請記住,如果童年時期沒有跟孩子進行這樣的溝通,就別再指望青春期能與他溝通了,到那個時候,孩子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比小時候更嚴重得多,而他向你傾訴、吐露心事的能力,卻已經大大退化……
不要急於插手干涉孩子的每一個問題。他需要獨自面對一些困難,這是很正常且必要的過程。你只需留意他所面臨的困難,是否超出他的能力範圍,父母僅在孩子應付不了,或者極為焦慮的時候才出手。也不要扮演「心理醫生」,打探他心裡的所有想法,當他不肯透露的時候,父母要懂得退讓。
每天胡亂猜疑孩子的心思是無用的,比如說:「我知道你對我們這麼兇,是因為你不開心。」然後強迫孩子說出他心中的疑慮,這種做法可能適得其反,使得他更加不想告訴你,甚至還會降低他的自尊,破壞他完整的人格和心理自主的感覺。
.
issue
決定幫助孩子鞏固他的自尊時,表達關心,但避免過分干涉。
.
《#恰如其分的自尊【暢銷經典版】》
L’ estime de soi
.
作者:克里斯托夫‧安德烈, 弗朗索瓦‧勒洛爾
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 ...
各位朋友好:
別「逼迫」孩子談心,這種感覺很糟。尤其是在孩子坦誠以告之後,再罵孩子一頓,或者進行說教,這種感覺更是糟糕透頂。
即使是親子間,也要有界線。尊重孩子現在還不想表達,這尊重給不出去,孩子就容易關閉自己的心。
祝願您,能在談心的過程中給出尊重,這比知道孩子在想什麼,重要得多!